敗北的“北”不是方位詞,意思同“敗”。那么,“北”字為什么會有“失敗”的意思,又是如何成為“東南西北”的方位詞的?
“北”字象形,本字是“背”?!氨薄钡募坠俏淖中?,即兩個人一個向左,另一個向右,背向而坐的樣子,簡單說“北”表示背靠背。
在“背”產(chǎn)生前,“脊背”義均由“北”字承擔,篆文在“北”字的基礎上加入了“月”(即“肉”字旁),從而衍生出后起字“背”。
古代一般以朝南為正向,那么,背對著的就是北方,因此,就用“北”來表示跟“南”相對的方位。當“北”主要用于表示方位以后,“脊背”的意思逐漸由“背”字來承擔。
清代段玉裁在注釋《說文解字》時,指出“軍奔曰北”,即軍隊敗逃稱為“北”?!氨薄庇小凹贡场薄氨畴x”的意思,當雙方交戰(zhàn)時,戰(zhàn)敗一方的士兵會掉頭朝著背離戰(zhàn)場的方向潰逃,因此“北”字引申為“敗逃”。
據(jù)《辭源》解釋,“北”字第一義項注為“敗,敗逃”。值得注意的是,“北”字的含義有二:不僅是“敗”,而且要“逃”,是潰不成軍的失敗。戰(zhàn)敗后沒有潰逃,也就不能說是“北”。
《戰(zhàn)國策》中說“燕兵獨追北,入至臨淄”,漢代賈誼在《過秦論》中說“追亡逐北,伏尸百萬”,“追北”“逐北”都是追擊逃跑的敵人。
秦漢以后,“敗”與“北”連用,“敗北”逐漸成為一個常用的雙音詞。敗北一詞始見于《史記》,項羽自夸:“吾起兵至今八歲矣,身七十余戰(zhàn),所當者破,所擊者服,未嘗敗北,遂霸有天下?!?/span>
“北”字用來表示“失敗”,還有一種說法,即北代表陰,與人們喜“陽”惡“陰”有關。古代建屋多南向,南方為前,北方為后,人面南而背北,“北”字成為方位詞就是這個原因。
在古人的心目中,北方意味著寒冷、缺少生氣,讓人心生恐懼。在此基礎上,“北”就引申出“憂傷、憂懼”,甚至直接標志著失敗。因此,《后漢書·臧宮傳》即稱:“人喜陽而惡陰,北方,幽陰之地,故軍敗者謂之北。”
古代典籍中,“北面”一詞表示“面朝北”。臣拜君,卑幼拜尊長,都是面北行禮,因此,“北面”在古代,一是表示臣服于人。如《史記·田單列傳》:“王蠋,布衣也,義不北面于燕,況在位食祿者乎!”“北面于燕”意思是向燕國稱臣。二是表行弟子敬師之禮。如《漢書·于定國傳》:“定國乃迎師學《春秋》,身執(zhí)經(jīng),北面?zhèn)涞茏佣Y?!庇诙▏永蠋?,面向北行弟子之禮。
今天十乙巳蛇年八月十五,
2025年9月26日,
歷史上的今天:
2006年9月26日 潘基文就任聯(lián)合國秘書長
1997年八月十一 中國宣布再裁軍50萬
1941年9月26日 中共對黨費問題作出明確規(guī)定
讀光陰,讀歲月,讀過往,
從而漸漸讀懂了珍惜,
讀懂了人生。
珍惜家人,珍惜朋友,
珍惜過往,珍惜每一縷陽光,
更懂得了珍惜自己,
善待時光與歲月,
給生活一個微笑,
紅塵陌上,淡然前行。
待心境從容,待心性婉約,
讓心在素靜的文字中,
遇見那個最初的自己,
心如繁花。
END
喝紅色壹號,展家國情懷!更多酒文化和人文文化請關注“紅色壹號酒業(yè)”官方微博和公眾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