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是一種需求,喝是一種追求!
發(fā)布時間:2025-05-29 16:11:17    瀏覽人數(shù):

飲食之事,無非兩般——吃以續(xù)命,喝以忘憂。一口飯是肉體的妥協(xié),一杯酒卻是靈魂的反抗。我們咀嚼生存的必需,卻啜飲生活的奢望;吞咽人間的煙火,再斟滿心頭的月光...

2025端午1.jpg


人類對待飲食的態(tài)度,往往折射出生存與生活的分野。果腹之需與杯酒之歡,一個滿足肉體,一個撫慰靈魂——前者是生命的必須,后者卻是精神的奢侈。


壹1.png


吃:生存本能的樸素表達


饑則食,渴則飲,這是刻在人類基因里的生存密碼。從原始人圍著篝火分食獵物,到現(xiàn)代人匆忙吞咽的外賣餐盒,"吃"的本質始終未變——它是能量的補充,是生命的延續(xù)。


考古發(fā)現(xiàn),早期人類聚落總是圍繞食物源建立;《禮記》記載"飲食男女,人之大欲存焉",將進食與繁衍并列為人性根本。在饑荒年代,一塊發(fā)硬的饃饃就能讓人熱淚盈眶;在貧困山區(qū),一鍋雜糧粥就是全家人的希望。吃的需求如此直白而強烈,不容半點矯飾。


2025端午.jpg


2.png


喝:杯中物里的精神圖騰


但當谷物發(fā)酵成酒,簡單的解渴就升華為一種文化儀式。


商周時期,青銅酒器成為權力象征;魏晉名士以酒寄懷,劉伶《酒德頌》道出"兀然而醉,豁爾而醒"的超脫;李白"會須一飲三百杯"的豪邁,蘇軾"把酒問青天"的哲思——酒從來不只是飲品,而是情感的催化劑,思想的助燃劑。


現(xiàn)代人依然延續(xù)著這種精神追求:


商務宴請上的茅臺,喝的是人情世故;深夜一人獨酌,品的是孤獨況味;婚禮上的交杯酒,嘗的是人生甘醇......


每一滴酒里,都浸泡著言語無法盡述的心事。


小滿未滿,大成若缺2.jpg


叁3.png


從果腹到微醺的進階


吃的境界:


飽腹→美味→健康→節(jié)制


喝的追求:


解渴→助興→品鑒→悟道


《論語》記載孔子"唯酒無量,不及亂",道出飲酒的智慧;荷蘭靜物畫中傾倒的酒杯暗示生命無常;村上春樹筆下"威士忌是液態(tài)陽光"的比喻...這些都在訴說:當我們舉起酒杯,實際上是在對抗生活的平庸,尋找超越日常的瞬間。


商務春茗宴2.jpg


在這個物質過剩的時代,或許我們更需要:


? 像對待美食一樣珍惜粗茶淡飯的本真

? 像品味美酒一般體會平凡日子的余韻


正如陶淵明"既耕亦已種,時還讀我書"的淡然,真正的飲食之道,在于懂得何時大快朵頤滿足口腹,何時淺斟低唱滋養(yǎng)心靈。




品裝飾圖案酒瓶.png













END










喝紅色壹號,展家國情懷!
更多酒文化和人文文化
請關注“紅色壹號酒業(yè)”官方微博和公眾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