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原《陸羽烹茶圖》
發(fā)布時間:2025-09-19 14:37:22    瀏覽人數(shù):

趙原《陸羽烹茶圖》.png


《陸羽烹茶圖》

趙原〔元代〕


山中茅屋是誰家,兀坐閑吟到日斜。

俗客不來山鳥散,呼童汲水煮新茶。


譯文、賞析 / 嚴勇


譯文

臻藏裝飾酒瓶.png


山中的茅屋不知是誰家,一人獨坐吟詩直到夕陽西斜。


沒有俗客打擾,山鳥也已飛散,呼喚童子去汲水來煮新茶。


注釋

臻藏裝飾酒瓶.png


兀坐:獨自端坐。


汲水:取水;從下往上打水。


注釋引用:百科


賞析

臻藏裝飾酒瓶.png


這是元代詩人趙原的一首題畫詩。

這首題畫詩的審美意趣,緊緊圍繞“陸羽烹茶”的主題展開,將“閑”從“山水閑”升華為“閑雅之美”再到“物我兩忘”的精神世界。

陸羽,唐人,茶仙,著《茶經(jīng)》,為中國第一部專門系統(tǒng)論述茶葉的典籍。陸羽烹茶,極其詩意浪漫,畫家將其畫下,送給詩人題詩,那么這首詩必然更加契合“詩中有畫”的風格。


“山中茅屋是誰家”,化用了王維山水田園詩中“以茅屋寫幽居”的經(jīng)典意象。王維詩中多寫“茅屋”“山居”(如《渭川田家》“野老念牧童,倚杖候荊扉”、《終南別業(yè)》“行到水窮處,坐看云起時”)。趙原的化用,是對王維“詩中有畫”意境的繼承。

從“景的清幽”到“心的閑適”。 “山中茅屋是誰家”,透露出來的核心意蘊是“清幽淡遠,物我兩忘”。

空間意境上:以“孤居”承“幽境”?!吧街忻┪菔钦l家”,開篇即化用此境——不問茅屋主人,反以“是誰家”的模糊感,強化茅屋“無主”與“孤靜”,平添一層“天地間獨存”的空寂,為后文“俗客不來”的閑適作鋪墊。

時間意境上:以“日斜”承“暮靜”。“兀坐閑吟到日斜”,此句將詩中“暮景”與“閑情”結(jié)合:“兀坐”(端坐)、“閑吟”是動作,“到日斜”是時間流逝,把畫中“靜態(tài)的暮景”轉(zhuǎn)化為“動態(tài)的閑居過程”——在暮色中久坐吟詩,不慌不忙,更添一層“沉浸式閑適”。


人際意境上:以“無俗”承“忘世” 。趙原以“俗客不來山鳥散”的“無俗”,抵達物我兩忘的境界。趙原連“山鳥”都“散”去,卻不覺孤獨,反而顯露出“無人無物擾,獨與天地親”的自在,是對“物我兩忘”心境的深化。

如果說,“俗客不來山鳥散”是“去俗”,那么“呼童汲水煮新茶”當是“就雅”?!昂敉乘笔俏优c前面的“閑吟”輕動,形成對比,“以動襯靜”,畫面更加鮮活。“煮新茶”為文人雅事——汲山泉水、煮新茶,是對陸羽“茶圣”身份的呼應,也是以“茶”為媒介,將“閑居”從單純的“避世”,轉(zhuǎn)化為自我修養(yǎng)的“雅趣”,多了一層“文人精神的寄托”。

此詩深得“詩畫交融”之妙,“動靜結(jié)合”之法,以“詩為畫注,畫為詩境”為追求,實現(xiàn)了“詩與畫的互文”: 以詩補畫:讓“靜態(tài)畫”有“動態(tài)感”;以“陸羽”點題:讓“景”有“文化魂”。

“陸羽烹茶”,承載了“文人茶道”的文化意涵,抓住了“詩中有畫、清幽閑適”的技法,以“茶”為介,將“山水之閑”轉(zhuǎn)化為“文人之雅”,繼而達到“避世修心”的精神境界,成為“詩畫交融、意境深遠”的題畫佳作。


國禮酒瓶裝飾.png









人性最大的愚蠢,

是相互為難。

活著,

發(fā)自己的光就好,

何必吹滅別人的燈?

人生匆匆,

自渡是能力,渡人是格局。




今天2025年9月19日 星期五,

乙巳蛇年年七月廿八。








紅色壹號,不只是酒,

它是英雄的見證,

是時代的印記,

是每一個夢想家心中不滅的火焰。






END






喝紅色壹號,展家國情懷!
更多酒文化和人文文化
請關(guān)注“紅色壹號酒業(yè)”官方微博和公眾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