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浣溪沙 ? 芍藥》
蘇軾〔宋代〕
芍藥櫻桃兩斗新。名園高會送芳辰。洛陽初夏廣陵春。
紅玉半開菩薩面,丹砂濃點柳枝唇。尊前還有個中人。
譯文、賞析 / 嚴勇
譯文
芍藥櫻桃,爭相綻放,斗艷爭新。名園之中,文人雅士,齊聚一堂,共度美好時光。洛陽初夏,恰似廣陵的暮春時節(jié)。
半開的芍藥,如紅玉般嬌艷,宛如菩薩慈悲的面容;花瓣上的紅點,似丹砂濃染,如同柳枝般柔美的唇色。酒杯前,還有一位如同芍藥般動人的佳人。
注釋
芳辰:美好的時光。多指春季。
丹砂:朱砂。
注釋引用:百科
賞析
這是宋代詞人蘇軾的一首詠芍藥詞。
這首詞最絕妙之處在于以芍藥為引,勾勒出初夏時節(jié)的旖旎風光與文人雅集的閑適情致。詞中字字珠璣,處處暗藏機巧,盡顯東坡詞的精妙絕倫。
“芍藥櫻桃兩斗新”,上闋開篇,一個 “斗” 字,賦予芍藥與櫻桃以鮮活的生命力,同時營造出一種熱鬧、歡快的氛圍。緊接著 “名園高會送芳辰”,點明了詞作的背景,在那聞名遐邇的園林之中聚會?!八头汲健?三字,飽含著對良辰美景的珍惜與享受,也為整首詞奠定了愉悅、雅致的基調。而 “洛陽初夏廣陵春” 一句,堪稱神來之筆,洛陽的初夏與廣陵的暮春,時空在此交錯,地域在此融合,通過巧妙的對比與聯想,拓寬了詞的意境。
下闋,則著重描寫芍藥的風姿?!凹t玉半開菩薩面,丹砂濃點柳枝唇”,將芍藥比喻成“菩薩面”“柳枝唇”,形態(tài)之美,展現得淋漓盡致。這兩句對仗工整,用詞精準,既寫出了芍藥的外在形態(tài),又賦予其神韻,使芍藥仿佛具有了人的靈性與情感。
結句 “尊前還有個中人”,將視角從芍藥轉向宴席前的佳人,“個中人” 既呼應了前文芍藥的嬌美,又暗示佳人的風姿堪比芍藥,人與花相互映襯,相得益彰,進一步深化了詞的主題,增添了詞的韻味與情致。
縱覽全詞,通過擬人、比喻等修辭手法,賦予芍藥以人的形象與情感,把對花的喜愛、對聚會的愉悅,以及對佳人的欣賞之情融為一體,含蓄而深沉,風雅而浪漫。

END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