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論古今,在酒桌上,酒令是筵宴上助興取樂的飲酒游戲,現(xiàn)在常聽到的一句社交辭令,“罰酒三杯”“敬酒三杯”。為什么是三杯?
古人倡導(dǎo)飲酒有節(jié), 飲不過三爵,過則違禮。 不做“三爵不識”之人, 即是說正人君子飲酒, 三爵而止,飲過三爵, 就該自覺放下杯子了。 古時的三爵酒是指: 喝酒時, 主人必須先于客人飲酒,是為“獻”。 這種禮俗起源很悠久, 主人先飲, 包含了向客人暗示“酒里無毒”, 可以放心飲用之意。 主人飲過之后, 客人亦須飲酒以回敬主人, 是為“酢”,亦稱“報”。 之后, 主人為勸客人多飲, 自已必先飲以倡之,是為“酬”。 客人在主人飲過之后也舉起酒杯暢飲, 是為“應(yīng)酬”, 即以此回應(yīng)主人的厚意。 普通的敬酒,即以這三爵為度。 自古以來, 中國人對“三”就有一種特殊的理解。 從人類一般經(jīng)驗看, 現(xiàn)代幼兒數(shù)學(xué)啟蒙, 一般從“一”到“二”比較容易, 到了“三”就會略感困難, “三”曾經(jīng)是原始先民使用的最高數(shù)字, 是最圓滿的。 敬酒用“三”, 說明敬酒者的情已很圓滿了, 三巡勸酒也是這個意思; 而罰酒三杯, 也是由“圓滿”之意引申而成的“極限”之意, 被罰者飲了三杯酒, 說明他已有了完全認錯之意了。 如今來看, 端酒敬酒不再是一種勸酒的方式, 它已經(jīng)成為一種純粹的酒禮。 在此更渴望酒友們, 在日常生活相聚會的酒筵中, 還能夠回歸傳統(tǒng)酒禮, “適可而止”。 今天是2025年3月24日, 乙巳蛇年農(nóng)歷二月廿五。 歷史上的今天: 1980年3月24日 中共中央命名首批“經(jīng)濟特區(qū)” 1935年3月24日 中共中央三人軍事小組成立,毛澤東獲紅軍指揮權(quán) 1921年3月24日 陳獨秀在廣東活動建黨 喝紅色壹號,展家國情懷! 一號人物,喝紅朝壹號! 更多酒文化和人文文化請關(guān)注“紅色壹號酒業(yè)”官方微博和公眾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