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晉·劉楨《贈從弟》
發(fā)布時間:2024-07-02 15:11:22    瀏覽人數(shù):

魏晉·劉楨《贈從弟》.jpg

祥云裝飾.png

注釋


亭亭:高聳的樣子。

瑟瑟:形容風聲。

一何:多么。

罹(lí):遭受。

凝寒:嚴寒。


祥云裝飾.png

譯文


高山上挺拔聳立的松樹,山谷中吹來瑟瑟的狂風。


風聲是多么的猛烈,松枝又是多么的剛勁!


冰與霜正下得猛烈凄寒,而松樹卻整年長久端正挺立。


難道它不怕遭受嚴寒的侵逼?因為松柏有不懼嚴寒的本性。


這首詩通過對松柏的贊美,表達了詩人對堂弟的勸勉之意,希望他能像松柏一樣堅守自己的志向和品德。


松樹.jpg

全詩語言簡潔明了,不事雕琢,通過對松樹的描寫,表達了詩人對堂弟的勸勉之意。例如“亭亭山上松,瑟瑟谷中風”,用“亭亭”和“瑟瑟”兩個詞,簡潔而生動地描繪了松樹的高聳和風聲的蕭瑟。


剛勁有力:詩人運用了剛勁有力的語言,表現(xiàn)了松樹的堅韌和耐寒的品質(zhì)。例如“風聲一何盛,松枝一何勁”,通過“一何盛”和“一何勁”的對比,突出了風聲的猛烈和松枝的剛勁。


托物言志:這首詩以松柏為喻,通過對松柏的描寫,表達了詩人對堂弟的勸勉之意,希望他能像松柏一樣,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,保持堅韌和不屈的品質(zhì)。例如“豈不罹凝寒?松柏有本性”,詩人通過反問的方式,表達了對堂弟的期望,希望他能像松柏一樣,不畏嚴寒,堅守自己的本性。


對比鮮明:詩中通過對比的手法,突出了松樹的堅韌和耐寒的品質(zhì)。例如“風聲一何盛,松枝一何勁”,通過風聲和松枝的對比,突出了松枝的剛勁;“冰霜正慘凄,終歲常端正”,通過冰霜和松樹的對比,突出了松樹的堅韌。


劉楨.jpg

劉楨生逢亂世,遭遇坎坷,但文名早為鄉(xiāng)梓所重。除《太平御覽》引《文士傳》所記“少以才學知名,年八、九歲能誦《論語》、《詩》、賦數(shù)萬言,警悟辯捷,所問應聲而答,當其辭氣鋒烈,莫有折者”,曹植《與楊德祖書》亦謂“公干振藻于海隅”。他“貧居晏里鬧,少小長東平。河充當沖要,淪漂薄許京“(謝靈運《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劉楨》詩),因戰(zhàn)亂離開家鄉(xiāng),漂泊到中原的許(今河南許昌)一帶。


世積亂離、風衰俗怨的政治社會,使他對現(xiàn)實生活有深切的體驗,不僅沒有產(chǎn)生對人生、前途的厭倦空幻之感,作品中還充分表現(xiàn)出積極進取的理想因素?!顿洀牡堋吩娙妆銓懹诖藭r。同時劉楨是一位很有骨氣的文士。據(jù)《典略》記載,一次曹丕宴請諸文學,席間命夫人甄氏出拜,“坐中眾人皆伏”,唯獨劉楨“平視”,不肯折節(jié)。曹操恨他“不敬”,差點砍了他的腦袋。以這樣的氣骨作詩,其詩自能“挺挺自持”,“高風跨俗”。


《贈從弟三首》,就帶有這樣的氣骨。


山.jpg






今天是2024年7月2日,

甲辰年五月廿七,

歷史上的今天:

626年7月2日,唐太宗李世民發(fā)動玄武門之變殺太子李建成,

1945年7月2日,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成立,

1959年7月2日,廬山會議舉行,

1997年7月2日亞洲金融風暴爆發(fā)。





終有一日同風起,

扶搖直上九萬里。






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