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滿天風(fēng)雨下西樓”,這首唐詩僅28字,開篇美得心醉,結(jié)尾痛徹心扉
發(fā)布時間:2024-03-31 09:02:11    瀏覽人數(shù):

曾聽人說過這樣一句話:


地球正一點點地疏離月亮,據(jù)說每一百萬年就會陌生一秒。早在25億年前,我們便開始了漫長的別離。


原來,世間萬物,都有他的來和去。


所有的聚,無非成散,所有的形象,終歸成空幻。


唯有這一曲別離的笙簫,低徊哀婉,從古至今,不曾更改。


滿天風(fēng)雨下西樓.jpg


于是有了王勃《江亭夜月送別》“寂寞離亭掩,江山此夜寒”;


有了嚴(yán)維《丹陽送韋參軍》“丹陽郭里送行舟,一別心知兩地秋”;


有了李白《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》“故人西辭黃鶴樓,煙花三月下?lián)P州”;


有了薛濤《送友人》“誰言千里自今夕,離夢杳如關(guān)塞長”;


有了晚唐詩人許渾的這一首《謝亭送別》:


勞歌一曲解行舟,紅葉青山水急流。

日暮酒醒人已遠(yuǎn),滿天風(fēng)雨下西樓。


滿天風(fēng)雨下西樓1.jpg


謝亭,又叫謝公亭,在宣城北面,是南齊詩人謝朓擔(dān)任宣城太守的時候建造的。他曾在這里送別朋友范云,后來謝亭就成為了宣城著名的送別之所。


勞歌,原本指在勞勞亭送客時唱的歌,后來也成為了送別歌的代稱。


說起勞勞亭,就不得不提到大詩人李白的那首送別詩《勞勞亭》:


天下傷心處,勞勞送客亭。

春風(fēng)知別苦,不遣柳條青。


謝亭、勞歌、灞橋、柳枝......古詩詞里之所以有那樣多的離別意象,也不過是為著這離別的滋味,原是在心頭百轉(zhuǎn)千回般地,欲訴不能,欲語還休。


滿天風(fēng)雨下西樓2.jpg


“勞歌一曲解行舟,紅葉青山水急流?!?/strong>


詩人在謝亭送別友人,眼看著纜繩欲解,船兒將行,百般不舍都只化作了這一曲送別的歌兒。


友人的船兒終是漸漸遠(yuǎn)了、模糊了,詩人的目光卻好像隨著友人一道,伴著他看遍了這江上景致。


已是深秋時分了,兩岸青山,霜林盡染。那紅葉丹楓,秾艷處如女子的胭脂,熱烈處似燃燒的火焰,要驚艷人的眼,跌宕人的心。


滿目紅葉,數(shù)座青山,伴著這一江碧綠的秋水,艷麗奪目得不似人間。


可是這原是離別的時候啊,詩人目送著那匆匆行舟急遽穿行于夾岸青山紅葉的江面上,景色越美,也便愈加反襯出離別的凄楚、歡聚的可戀。


滿天風(fēng)雨下西樓3.jpg


“日暮酒醒人已遠(yuǎn),滿天風(fēng)雨下西樓?!?/strong>


友人走了,詩人卻還沒有走。別前喝了些酒,如今趁著詩人情緒低沉,那酒意終是讓詩人沉沉欲睡起來。


不知過了多久,詩人自酒醉中醒來。他抬眼去望,已是暮色四合。


天地仿佛驟然間變得暗淡蕭瑟起來,不久前與友人話別時的情景已變得依稀恍惚。


眼前人去樓空的悵惘空虛、獨自默然下樓的凄然孤寂,盡數(shù)籠在這一片迷蒙清冷的滿天風(fēng)雨中。


“笙歌歸院落,燈火下樓臺”,是止不住的茶涼言盡、曲終人散的寂寥。


滿天風(fēng)雨下西樓4.jpg


江淹在《別賦》里寫:“黯然銷魂者,唯別而已!”


人世間最讓人黯然銷魂的,就是這別離的滋味呀!生的別離,死的永別,但凡我們活在世上一日,便無可避免地要嘗一嘗。


小的時候,我很怕去上學(xué)。每個周日下午,心情便開始低落起來。離家的那一刻,總免不了淚眼婆娑。


其實在家也并不如何有趣,可就是忍受不了這離別的滋味。


我害怕一切的分別,害怕家人的衰老,害怕在我沒能參與的所有時刻里,他們可能的猝然離去。


生命太脆弱,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又是這樣的單薄,歲月太短暫,而聚散又這般無常莫測。


像李碧華說的:


“我們都有不忍說出來的話呀,便是終有一天,身邊的親人,都會這樣的去了。一個一個,無論如何,出盡九牛二虎之力也留不住。往事如塵,舊時月色?!?/strong>


滿天風(fēng)雨下西樓5.jpg


“這是一個流行離開的世界,但是我們都不擅長告別?!?/span>


我做不到王勃“海內(nèi)存知己,天涯若比鄰”那樣的豁達(dá)胸襟,也做不到高適“莫愁前路無知己,天下誰人不識君”般的昂揚意氣。


我依舊會為每一次離別而傷懷不舍,卻已然懂得珍惜的意義。


我開始濾掉生命中太多的雜質(zhì),我開始放棄一些無關(guān)的人與事,我開始全心全意為自己所愛的人而努力,為每一次相守的時光無比感激。





今天是2024年3月31日,


二月廿二,

星期日,

復(fù)活節(jié)。




不必相信來日方長,

把每一個今天認(rèn)真過好,

盡力愛自己,愛自己愛的人,

就是最大的人生智慧。

很多時候,

一個人選擇了前行的方向,

不是因為欲望,

只是遵從了自己內(nèi)心的聲音。

走自己選擇的路,

欣賞一路的風(fēng)景,

取悅己心,不枉此生。